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人生历程中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终于有了我的些许痕迹。这痕迹虽浅,但一点一滴都离不开领导同事的指导与帮助。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计划作如下阐释: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7月中旬以来,我的微信好友新增600余名,走访企业100余家,拨付资金1000余万。这组数字是我力求把握“高”的要求,实现“三个量级”的写照。
(一)真情实感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和组织申报省市人才政策。推荐31人申报2021年省引进100个关键人才;推荐7人申报2021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完成第一批次制造业紧缺急需人才认定共计46人的初审工作和38人的资料核验工作。推荐9位人才、1家单位申报2022年度人力资源培养开发项目,目前都还在评审中。推荐5家单位申报建立长沙市专家工作站,其中2家单位成功获批。二是深入企业,贯彻落实和积极兑现人才政策。走访申报省引进100个关键人才的20余家企业,走访享受国防科大退役人才政策的50余家企业,走访博士后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享受省政府津贴的20余家企业。其中既有园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优的重点企业,也有困难相对较多、发展薄弱的小微企业。落实2020年省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372万元奖励资金。兑现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建站奖励及第二批次奖励共计456万元。兑现第三、第四批次国防科大退役人才政策奖励412万元。做好人才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已为园区69位a、b类人才中的21位人才提供私享医疗服务。
(二)真金白银做大人才总量
2021年11月下旬,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启了“千博万硕”引才工程的工作。从最初的工作方案、启动仪式,到最终的实施办法、申报细节,我全程参与了一次次部门企业联动的头脑风暴,也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对文稿进行了百余次的打磨。那一个半月,我体会到了时刻紧绷一根弦的感觉,当了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清晰了解了一个政策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以及制定政策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更切身感知到高新区对人才的态度、情怀和担当。
(三)真心实意做优人才存量
一是继续打造麓谷人才汇品牌活动。协助开展多场人才服务代表沙龙、讲座培训等活动,通过优化人才服务代表这座“桥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才归属感。二是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围绕园区重点产业链发展,协助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研修班,为高层次人才相识相知、合作共赢开辟了一方沃土,有效形成了服务聚人才、人才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2022年人才工作思路
2022年,在做好做实常规工作的同时,我还需奋力跨越“三座高山”,实现“新”的作为:
(一)跨越畏难的“高山”积极谋事
千博万硕的担子刚压在身上的时候,我确实有过畏难情绪,但现在回头看,那段时间恰恰是自己收获最大,最具价值感和成就感的阶段。我也常常感慨,自己何其有幸能参与到领导决策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去。在“千博万硕”引才工程的后续宣讲工作中,在2022年元宵喜乐会、高创班等人才活动中,我将以“弱鸟先飞”的精神积极谋事,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经验,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往更长远的方向谋划工作。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长效机制,加强人才领导小组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布署,对园区有关人才奖励的制度条款进行梳理整合,加强涉企部门、专业工业园区及孵化器之间的联动,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
(二)跨越守旧的“冰山”创新干事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提到最多的就是引才难的问题。“千博万硕”引才工程的实施,可以说恰好发挥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表率。在讨论“千博万硕”引才工程后续资金拨付工作时,领导建议积极协调区财政和市人社局,以服务人才为第一理念,找到资金拨付的最优方式。这两件事都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从来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不断创新求变。在紧跟新时代新形式新变化的基础上,在引才工作中,要结合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发展需求和省市人才政策,思考引育留用人才的新方式。
(三)跨越浮躁的“火山”专心做事
政策解读、资金拨付、资料核验等工作都是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需要下“笨功夫”的工作。正所谓“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有些工作可以用巧劲,但对待这一类工作,则要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精神,推动其落实落深。
2020年的最后一天,庆年书记在年轻干部培训班上发表了《不负韶华,行稳致远》的讲话。彼时,虽是数九寒冬,我却听得热血沸腾。今天又临近大寒,一个春夏秋冬已悄然溜走,书记的谆谆教诲仍言犹在耳。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明朝即长路,好在我仍然满怀热情。